你有沒有剛吃完東西沒多久就感到肌餓的情形?通常,這個時後你一定會開始尋找食物讓飢餓感消失對吧!或者你在經歷漫長的一天都未進食之後,緊接著吃了一頓健康且豐富的餐點確沒有感受到快樂?我們都知道,正確的飲食與原型的食物對於控制體重有著非常重要的效果,因為,它會讓我們長時間的充滿飽足感免去攝取過多的熱量,同時,這樣也不會讓你有隨時隨地去尋找食品及零食的機會。以下這10個方式可以讓你實現飽足感與控制體重的方式,想要更有效率瘦身的你一定要好好的記錄下來!

bruce-mars-AndE50aaHn4-unsplash.jpg

1.攝取蛋白質

2008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所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蛋白質通常比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更大程度地增加飽腹感,另外,增加蛋白質攝入量以及適度運動可以幫助人們燃燒更多的卡路里,並且比沒有蛋白質的人減掉更多的體重。所以,高蛋白質的食物已經被證明,可以幫助你的身體更加的充滿飽足感,並延長容易過於飢餓的時間;因此,建議食用草飼牛肉、魚類、雞胸肉或海鮮這類充滿瘦肉蛋白的食物,就能防止暴飲暴食甚至幫助減重瘦身。

2.飲食的順序

飲食方式的順序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你可以在吃主菜之前先喝點湯或吃點青菜類,除了可以減緩當下的飢餓感之外,還能讓身體更快的充滿飽足感,這樣也就比較不容易攝取過量的食物及卡路里。而且,一份簡單的湯或是青菜都是十分易於準備的食物,並且能讓身體的維生素及膳食纖維攝取量提高,對於我們的身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3.低估低密度食物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數據說明「營養豐富的食物是提供高營養素但熱量相對較少的食物」,而在健康的全食物中發現的營養素包括微量營養素,如必需維生素、微量礦物質和電解質,以及常量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不同類型的健康脂肪等等。低密度食物是那些提供最高營養價值的食物; 它們為最低卡路里含量提供最大的營養密度。例如:即使卡路里含量相同,吃100卡路里的炸薯條也不能提供與攝入100卡路里黑莓相同的營養價值,我們將低密度食物納入日常飲食內,將表示你吃進含有較少卡路里的豐富營養食物。

4.豐富的纖維質

有很多人都會遺忘了纖維質對我們人體的重要性,有證據表明,食用高纖維食物有助於減少飢餓感並增加用餐時間。每克的纖維含有大約一半的碳水化合物卡路里,讓營養的密度再次達到標準,另外,高纖維食物也需要更長的時間讓你的身體消化,因此,能讓你的肚子感覺到飽足感。

5多食用蔬菜水果

大家都知道新鮮的蔬菜、水果富含多元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除了研究所知的預防疾病效果之外,還可平衡體內酸鹼值、促進腸胃蠕動、加速腸道中益菌生長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公佈的最新飲食指南,建議大家由過去的每日3份蔬菜與2份水果的標準,增加至每日5份蔬菜與4份水果,就可以看出多食用蔬菜與水果對於身體的好處,並能增加飽足感及降低卡路里的攝取。

6.充分運用調味料

豐富的調味料除了能讓食物更加充滿美味之外,還能增強我們的視覺及味覺感官度及飽腹感,在最近的研究中,香料已被證明是大腦調節食慾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家將他們的努力集中在一個被稱為飽腹感中心的大腦區域,這個區域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我們已經吃飽了;當飽腹感中心受到不充分刺激時,我們就會繼續進食不停止,更有趣的是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刺激飽腹感中心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香氣」,當我們的食物越香大腦停止進食的信號就會越強。調味的其他好處有,生薑與大蒜能減少我們吸收的脂肪量,辣椒等香料可以提高新陳代謝率更快地燃燒脂肪,因此,適時的添加香料與調味料對於飽足感是有極大的幫助。

7.運用健康的油脂

健康的油脂不僅對身體有益,而且會增加用餐時的滿意度,我們下丘腦是大腦負責飢餓/飽腹感(H / S)控制的主要中心,在1955Mayer提出的葡萄糖抑制理論(glucostatic theory)中認為,碳水化合物可用性的消耗導致飢餓,並且具有對葡萄糖水平敏感的受體的下丘腦中心可能參與能量攝入的短期調節,下丘腦外側區域(LHA)的飽腹感中心(satiety center) 對血糖的降低和刺激食物攝入作出反應,而LHA含有受低血糖刺激的葡萄糖抑制神經元,這是一種對介導通常由低血糖引起的食慾過盛至關重要的過程,另外,脂肪也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讓人延長飽足感的時間而不感受到肌餓。

8.進食速度放慢

小時候是否常常聽長輩說,吃飯要慢慢吃否則很容易吃過飽?根據一項慢速飲食對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飢餓感與飽足感研究報告指出,緩慢進食會增加飽腹感並降低飢餓感的時間,因為,我們的大腦需要大約20分鐘的反應讓腦部知道已經吃飽,若你進食的時間過快,很容易在大腦發現已經吃飽的訊號時,你就已經不知不覺的進食過量。另外,美國羅德島大學(URI)的教授凱瑟琳曼蓮森(Kathleen Melanson)曾經進行人體進食速度與食量的研究,結果發現吃飯速度快的人平均每分鐘可以吃進約88公克的食物,而中等進食速度的人每分鐘可以吃進71公克的食物,至於吃飯速度慢的人每分鐘大約只能吃進57公克的食物,簡單來說吃快的人比吃慢的人會多吃近1.5倍左右的食物,所以吃東西時減慢速度是值得的。

9.不要用大盤子

我們的大腦十分嚴重的依賴視覺性,當我們使用大盤子時,就很容易因為盤子上還有多餘的空間,讓我們的腦子傳遞出不夠滿足的訊號,這項研究理論在2005年獲得證實,當時的研究將參加者分為兩組,一組是正常大小的碗另一組採用大分量的碗,兩組同時都裝進一樣分量的湯,拿到大碗的那組,在不知不覺中比正常那組多吃進73%的食物。在研究結束時,他們不相信他們吃得更多且不覺得有飽足感,由此研究發現「人們似乎用眼睛來計算卡路里而不是胃」,所以,讓你的碗盤變小吧!

10.專心吃東西

現代人都很習慣在電視機前吃東西與在電腦瀏覽時盲目地吃點東西,這些在吃飯時分散注意力的狀況,會使你的大腦更難以處理它已經達到飽足感的事實;在分心和用餐結束後肌餓的效果會持續下去,因此,研究人員指出,分心的進食也是導致體重增加的一個原因,因為,人們在不注意或更頻繁地吃東西時最終會吃得更多。所以,到了吃飯的時候關掉電視機放下手機,好好的專注於進食這件事,會讓我們更容易獲得飽足感!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訓練需要休息嗎?休息絕非偷懶喔!有在進行運動訓練的你,一定知道要讓肌肉成長最基本的三種要素:訓練、飲食與休息恢復,但通常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量訓練對於許多人來說就像是一道門檻,雖然知道重量訓練有許多的好處,以最初淺原因來看例如提升體力、增加肌肉、提升基礎代謝率、讓身型更加好看等等的原因,然而,當你下定決心開始踏進重量訓練這道門之後,是否發現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訓練?相信大多數的人接下來的動作,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要在短時間內增強肌力的你,是否有聽過SL5x5力量訓練法則(StrongLifts 5×5)?這種訓練方式在國外十分的流行,它主要的架構是由5個非常基本但有效的重訓動作所組合而成,這五個動作分別為深蹲、臥推、硬舉、肩推與划船所組成,在看似簡單的5種訓練模式之下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許多追求增肌的人都會喜歡那種訓練時,肌肉充血變大的膨脹感吧!但這種肌肉充血的感覺,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對於增肌的效果很重要嗎?為什麼大家都要追求這種感覺?以上這幾個問題絕對都是大多數人的健身疑問。其實,所謂的肌肉膨脹感 (pump)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許多人都習慣配戴智慧型運動手錶,以監測自己每日步數和消耗的卡路里,但每天走到10,000步就能維持體態及身體健康嗎?BBC科學節目日前針對「每日一萬步」進行測試,發現這觀念有可能只是一場行銷的世紀騙局!

alvin-mahmudov-FlLHbmF3AHc-unsplash.jpg

根據BBC中文網的報導,日行10,000能維持身體健康的觀念,是在1964年日本東京奧運會舉辦前夕,有一間公司推出所謂的萬步計(Manpo-Kei)裝置,意思就是行走10,000步計數器,並向許多關心自身健康的民眾進行推廣及行銷,且依據日本一位名為波多野義郎教授所提出「若每日行走步數從4,000增加到10,000能多消耗500大卡的熱量,並讓身體更加健康。」的理論,造就了日行10,000這套的說法

然而,這個想法的靈感主要來自於行銷的話數而不是科學研究的結果,因此,近期有許多的人便提出「每天步行10,000 步真的可以維持健康?」這樣的問題。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你需要每天走 4400 步才能活得更久,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了解這個概念。

專家的說法

根據一些專業學者的說法,人們應該以分鐘而非公里來計算他們的運動量,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十分的簡單易懂,但這將翻轉你可能原有的訓練概念;例如你每次都專注於45分鐘的跑步訓練,與你專注於跑5公里的訓練相較之下,跑45分鐘將能為你的長期訓練帶來更好的成效,因此,重點應該是要擺放在運動訓練(步行)的時間上,而不是只注意速度及距離。

 研究駁斥10,000步的觀點 

根據 2018 年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同樣的想法也應該運用於步行這項運動,相對來說這也是駁斥了每天步行 10,000 步的流行觀點。專家表示,與流行的觀念相反,每天步行 10,000 步並不是理想的基準,也不是身體健康的準確指標。

另外,根據哈佛大學附屬布里格姆婦女醫院進行並發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醫學雜誌上的研究表示,人們每天只需行走4,400步就可有效的降低死亡風險,穩定在每天7,500步左右就可以。同時,隨著步行運動的習慣養成,每天至少運動20分鐘也是一種保持身體健康的目標之一。

RUN.jpg

BBC科學節目也特別針對「日行10,000步」與「10分鐘快步健走」哪個運動方式能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進行研究,研究團隊對於「10分鐘快步健走」的強度解釋,每天必須要以Borg Scale of Perceived Exertion(Borg RPE Scale,博格量表)第六等級能聊天卻無法唱歌的強度,完成3組的10分鐘快步健走。

這項研究的受測者被分為兩組,一組目標為每日走完10,000步,另一組則必須完成每日3組的10分鐘快步健走,同時,每個人身上都配戴運動用監視器,以用來量測受測者的活動量及訓練強度。最後實驗的結果發現,日走10,000步的這組覺得達成目標十分困難,必須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每日3組的10分鐘快步健走這組,不僅覺得可以輕鬆達成之外,還比另一組能多做30%中等或比較劇烈的運動,到底哪個方式可以讓身體比較健康,相信你一眼就能看出來。

結論

看完上述的一些研究報告就可知道,運動與訓練請花費在時間與訓練強度上,而非堅持在每日的步數或公里數,如果你想要讓身體更加的健康,也請在正常步行的設計上再增加20分鐘的鐘等強度運動。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都知道想要準備一場馬拉松或三鐵比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可能已經透過日常的反覆訓練,準確的知道該如何分配時間及跑速,但仍然對於跑速是否能維持這件事充滿著緊張感,但科學家透過一連串的研究發現,解決著個問題的方式就是吃點鹹的。

bradley-dunn-ACbu5AY5Tvk-unsplash.jpg

鹽與跑速之間的關聯

多吃鹽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背負著不好的名聲,但如果我們以適當的方式來使用它,就能很明確的知道它對身體的影響性有多少。透過無數個研究的結果表明,攝入過多的鈉會增加血壓、心力衰竭和中風的風險,除此之外,鹽(鈉)還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外型;但是對於運動員或跑者來說,鹹的食物可以證明對於維持能量是非常有幫助。而這樣的狀態卻無法透過運動飲料來補充因汗水所流失的電解質。

根據發表在斯堪的納維亞運動醫學與科學雜誌(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在跑馬拉松時吃鹹堅果或服用鹽補充劑可能會有幫助。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於參加半鐵人三項比賽的人群中測試了鹽補充劑對於運動成效的影響,他們將參與者分為兩組,一組人被給予一般運動飲料及比賽過中必須補充的12粒鹽碇膠囊,而另外一組人則給予一般運動飲料及安慰劑。最後發現,有補充鹽碇膠囊的那組比安慰組平均快26分鐘完賽。

為什麼鹽有幫助?

當我們開始進行任何一項運動比賽中流汗時,身體就會開始流失電解質,因此,就會開始產生疲倦感,導致我們的運動速度下降;然而,流失的電解質在短距離的比賽時,能透過運動飲料的補給方式完成補充,但當進行長距離的運動項目,例如馬拉松或鐵人三項等賽事時,在比賽途中適度的食用鹹堅果或是鹽碇等等,更能維持你的速度及身體能量。而你需要補充的鹽(納)含量則取決於你的速度、流失的汗水量及比賽的距離。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現在許多人都想要在接種COVID-19疫苗之後,立即回到健身房進行運動訓練,但這樣做式可以的嗎?目前雖然沒有沒有關於在冠狀病毒疫苗接種期間,運動訓練該注意的官方指示,但有部分的研究表示,在接種疫苗前24小時保持適度的運動,能有助於提升身體的免疫能力並於接種疫苗之後產生抗體,但再接種疫苗之後是否可以立刻進行運動及訓練?

到目前為止,尚無證據表明接種COVID-19疫苗後的運動及訓練可能對健康有害,因此,如果你的身體狀態允許你進行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訓練,那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多的問題。然而,在國外有許多的人在接受注射疫苗之後,都會產生包含腫脹、肌肉疼痛、疲勞、發燒以及注射部位疼痛的副作用,所以,在接種疫苗之後是否要進行原有的嚴格訓練或修改訓練強度及方式,避免造成任何對於身體的傷害,就要取決於每個人接種完的身體反應。

什麼會妨礙你的訓練?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 (CDC) 的說法,COVID-19疫苗可能有一些常見的副作用。在注射疫苗之後,有的人會在手臂注射部位感受到疼痛、發紅與腫脹;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會伴隨著疲倦、頭痛、肌肉疼痛、寒顫、發燒和噁心等常見的現象。這些跡象都是證明你接種的疫苗正在對病毒產生免疫力,有些人可能會有輕微的症狀,而另一些人在注射後會面臨很大的不舒適感,因此,沒有辦法告知你該不該立即進行運動及訓練,如果你感到疲倦和噁心時,最好能避免立即性的訓練以防止受傷。

接種疫苗後如何計劃鍛煉

接受疫苗的注射之後進行訓練基本上是沒有任何的危險,這時你可以安排簡單又低強度的訓練動作與計劃;並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有感覺到不舒服的現象,請不要勉強自己完成計畫的運動課表,簡單來說就讓身體狀態來指導你。

身為免疫學家和過敏症專家同時也是紐約大學 COVID-19 疫苗試驗的聯合研究員的Purvi Parikh博士表示,你可以在接種疫苗後一到兩天在感覺恢復正常時,恢復任何常規性的訓練,在適當的時候從低衝擊和低強度的運動或訓練開始慢慢開始進行,在第二次注射輝瑞 BioNTech或墨德納Moderna後更是如此,這與它們第二劑擁有更強烈的副作用有關

Purvi Parikh 博士說,接種疫苗除了導致虛弱或噁心之外,接種後進行運動訓練有可能會增加身體內炎症的狀況,這是因為運動訓練都會加速血液流動和心率提升。即使你在接受COVID-19疫苗接種後沒有感受到任何副作用也是如此。密蘇里州的營養師Cara Harbstreet也表示,在接種疫苗之後你可能會迫不及待的想進行以前常做的運動及訓練,但你也可以選擇適應身體的反應之後再進行調整訓練,就身體健康與運動訓練而言「休息幾天並非偷懶」。

同時,歷史數據顯示,在接種疫苗之前進行訓練可以作為佐劑或任何增強人體對疫苗免疫反應的物質,耶魯大學的兒科和成人住院醫師Sharon Ostfeld-Johns博士也表示,她在接種COVID-19疫苗後騎自行車回家她引用了2014年發表於ScienceDirect期刊內「運動對疫苗接種反應的影響:對人類慢性和急性運動干預的回顧」研究報告,指出「接種疫苗後運動可以提高免疫反應」。

目前,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表示,接種疫苗後可以「訓練手臂」以幫助減輕疼痛和不適。紐約 Northwell Health 的成人和小兒過敏和免疫學專家Blanka Kaplan博士特別說明,在接種疫苗前後2小時都必須要避免劇烈的運動與訓練,其實所有的專家都一致認為,在進行任何運動訓練之前最好都先注意自己身體的狀況,千萬不要勉強身體進行大量的高強度訓練。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否常常覺得腰部痠痛不適?其實,會引起腰部痠痛的關鍵有很多,其中又以姿勢不良為絕大多數,其次,為不良的施力方式也會造成腰部痠痛的原因。然而,根據亞洲脊椎期刊於2014年刊出一項針對3100人進行的睡眠情況調查顯示,有32%的人會因為背痛導致晚上睡不好,每天晚上至少會醒來兩次,研究中還發現背痛發生最嚴重的時間大多在晚上7點到午夜時分,這也是造成你早晨起床會腰痠背痛睡不好的原因。

vladislav-muslakov-CwIU33KGToc-unsplash.jpg

不良睡姿是誘因?

根據美國克利夫蘭診所脊柱專家Santhosh Thomas教授指出:「現在並沒有太多科學證據顯示睡眠問題是引起背痛的主要原因。但是,失眠會影響人的心情和某些基本能力,而且失眠造成的疲勞會使人更容易感到疼痛。」,另外,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研究也顯示,腰部的疼痛會影響睡眠品質,這將導致人整晚都處於淺度睡眠狀態而且會頻繁醒來,這樣的狀態就會使得睡眠和背痛處於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因此,不良睡姿可能誘發背部疼痛,而疼痛也會反過來影響睡眠品質,最終影響身體健康。

趴睡容易後背痛

有許多的人都會採用趴睡的姿勢來入眠,然而,趴著睡覺可以說是最容易引起背痛的罪魁禍首?通常來說,當我們人體處於趴著睡覺姿勢時會使腰椎向前凸,同時,脊椎的曲線也會隨之彎曲讓背部的肌肉往前拉扯,無形中背部肌肉會過度受壓,長期如此容易導致背部疼痛。另外,當我們趴睡時脖子通常會扭向某一側,代表著頸椎也容易隨之扭曲,所以通常趴睡後人的頸椎與肩膀都容易感到痠痛不適。而上班族和學生午休時在桌上趴睡,建議挑選一個中間有洞的枕頭,以正向趴下、不壓迫口鼻為原則,避免頭部左轉或右轉,對脊椎造成的壓力相對較小。

alan-ko-YJnM4HuKB1A-unsplash.jpg

良好睡姿能緩解背痛

Santhosh Thomas教授建議:「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緩解背痛,改善你的睡眠品質。」,例如:當我們仰臥時可以放一個枕頭在膝蓋下,使得脊椎能保持自然的曲線;另外,當我們趴睡的時候,可以在腹部放一個枕頭,來減輕背部所受到的壓力;而當身體側睡的時候,可以把腿稍微向胸部方向靠,並且放一個枕頭在兩個膝蓋中間。

5種舒緩的睡姿

1.側睡手放兩側

側躺在身體左側可以讓頸椎處於一個自然的曲度,然後背部和頸部的疼痛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得到疏解,這樣除了可以減輕背部與脖子的壓力和痠痛狀況外,還能減少打呼的情況。

2.正躺手放兩側

當我們身體平躺的時後,頸椎與脊椎將會得到穩定的支撐,就能避免脖子與背部的痠痛,同時,手臂自然放置於身體兩側,也可以有效的減少肩膀的壓力。

3.正躺加小枕頭

原本正躺手放兩側的姿勢,就已經可以讓頸椎與脊椎得到穩定的支撐,但如果你還是會有下背痠痛的現象時,可以在膝蓋下放一個小枕頭讓下背部維持自然曲線,另外,還可以將一個毛巾捲起來放在背部作為支撐。

4.朝左側睡加小枕頭

如果側躺的睡姿還是無法緩解背部痠痛,可在兩腿膝蓋處夾一個枕頭讓下背部壓力獲得緩解,同時,手臂不要伸直否則會導致肩膀與手臂更多的負擔。

5.趴睡小枕頭墊腹

趴睡是比較不建議的睡姿,但如果你無法改變別的睡姿時,記得在盆骨處放置一個枕頭幫助你維持下背部的位置正確,如果還是感覺下背痠痛得話,還可以在胃部放置一個小枕頭。另外,如果這個睡姿讓你覺得上背部不舒服,可以試試看睡覺時頭部不要墊枕頭。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否也是屬於久坐一族的人呢?回想一下你每天早上醒來準備上班上課,接著出門搭著公車或捷運到達目的地,接著開始一天的工作包含收發E-mail與一些文書工作,中午買個便當繼續做著位子上吃飯同時滑著手機或上網,下午持續著上午的工作模式,然後下班回家做在沙發上看電視吃晚餐追劇,最後上床睡覺,這樣的生活模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形成了沙發馬鈴薯的人生。

allgo-an-app-for-plus-size-people-Buph2VRjO8E-unsplash.jpg

根據一項統計在過去幾十年中,人類能量消耗減少和久坐行為增加的社會指標令人十分的注目,在1970年,每10個工作中就有2個從事輕微活動的工作(主要是坐在辦公桌前),而10個人中有3個從事需要高能量產出的工作(如建築、製造業、農業)。到2000年,超過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從事輕度活動,而十分之二的人從事高活動工作。此外,在過去的20年中,使用3C產品的時間(用電腦、看電視、打電動)大幅增加;而2003年,近10名工作的成年人中有近6人在工作中使用電腦,10名兒童中有9名在學校使用電腦(從幼稚園到高中)。從1989年到2009年這20年裡,擁有手機和網路的家庭數量從15%增加到69%。另外,長時間坐著觀看電視與搭乘交通運輸工具的人估計分別接近4小時和1小時,也成為了久坐的重要因素。

為何久坐不動是不好的生活方式?

我們人類從原始時代開始就為了生存,包含著收集食物、逃避敵人與掠食者並遷移至更適合生活的地方,因此我們需要長時間的活動。就算到了進步文明的社會,早期我們的身體也是在運動,例如耕作、走路上學、騎腳踏車上班等等的生活方式,這意味著我們的祖先幾乎都很少做著不動過生活。然而,到了20世紀科學的進步工業開始發展,人類開始依賴工業與科技所帶來的方便,所以我們的身體開始選擇不需要大量體能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大多數的人選擇當顆沙發型的馬鈴薯。

christian-erfurt-sxQz2VfoFBE-unsplash.jpg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身體缺乏活動與每年320萬人死亡有關。2017年對3,14150歲以上成年人的研究得出結論,久坐不動對於身體的影響力會超乎你的想像,讓我們看一下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會對我們的身體會產生哪些影響。

1.心臟疾病機率提升

「坐太久」將意味著你的運動量降低身體肌肉不會燃燒較多的熱量,因此,血液也會以較慢的流速通過身體所有的器官及細胞,這將使得脂肪酸更容易堵塞你的心臟,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疾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發生率。另外,發表在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體育與運動醫學與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男性坐車和看電視的時間越多,就越有可能患上某種類型的心血管疾病。

2.糖尿病風險增加

根據Diabetologia(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每天花在看電視上的每小時都會使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3.4%。在這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的Bonny Rockette-Wagner博士和Andrea Kriska博士組成研究團隊,該研究招募了323425歲的超重美國成年人,發現在調整年齡與性別之後,治療組和依賴於時間的休閒體育活動後,每小時看電視的風險增加約3.4%,這就是為什麼運動是糖尿病最好的自然療法之一,而缺乏身體活動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下半身的循環變差

有沒有偶爾會發現坐太久造成雙腳發麻?這就是當身體靜止太久會減慢血液循環到腿部,這會導致腳踝腫脹、血栓、腫脹和疼痛等等的問題,國外對於評估運動對血管重塑的影響這個問題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找來了108位男性分為耐力訓練組與久坐不動組,為了確定體力活動是否對血管重塑有任何影響,研究人員用精密機器生成的圖像中測量了股動脈(拉丁語arteria femoralis)的直徑和內膜中層厚度。測量結果顯示,在耐力訓練這組的人股動脈的管腔直徑為9.62±0.12 mm,而久坐不動的這組為9.03±0.13 mm。此外,在耐力訓練的受試者中,股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為4.6±0.1 mm,而久坐不動的受試者為4.7±0.1 mm。動脈腔的大直徑在最小化對血流的抵抗力和最大化對器官、組織和細胞的灌注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生活肌力的喪失

我們都知道身體需要肌肉組織來維持,以便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活動中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但隨著久坐的時間增加這將會對於我們的肌力產生重大的變動,尤其,對已經失去肌肉量和骨骼強度的老年人更為嚴重。根據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 分析了43項研究總計約400萬人,關於人們坐著的時間行為與癌症的發病率,研究人員發現調整身體活動與久坐不動之間的關聯性,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一天只花30分鐘在健身房的運動量,是絕對無法抵消一天花幾個小時坐在辦公桌對肌力的傷害性。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糖可以防止體重增加並影響新陳代謝!這個研究到底有沒有說錯?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有許多的研究都表明了,多喝含糖飲和體重增加、第二型糖尿病以及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有著顯著關聯,甚至於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項研究更顯示,成年人每天喝蘇打飲料、運動飲料、果汁等含糖飲,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導致過早死亡的風險!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想要增加肌耐力或肌力的時候,是否總會想著我一定要比別人多做一組或多做一個動作,就能夠練的比別人更加強壯!因此,你的訓練時間就從原本的60分鐘增加到120分鐘,甚至於花費了比別人多的時間確練的比別人差?到底訓練的時間越長對我們肌肉成長有什麼樣的影響;接下來的研究結果將有可能跌破你的眼鏡。

john-fornander-dMWL8V7L8G4-unsplash.jpg

2019年的研究報告

2019年最新的一項研究「阻力訓練量與肌肥大之間的關連」,這個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了解需要多長的時間訓練才能變得更強壯。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找來了34位身體健康且受過阻力訓練的男性,分別隨機分為中高低這三種訓練量的不同小組,對他們分別進行有計劃性的重量訓練。

erik-mclean-1MiLJjXmPhA-unsplash.jpg

這些重量訓練的項目,包含著大家常見的槓鈴臥推、槓鈴站姿肩推、高位滑輪機寬握下拉、低位滑輪機划船、槓鈴深蹲、腿推舉以及腿部伸展等,這些都是十分明確且健身時大家常進行的訓練動作。

第一組的人分別在每個動作中進行18-12RM的動作,每次的循環訓練進行13分鐘;第二組的人分別在每個動作進行3組訓練,每個動作中進行18-12RM,每次的循環訓練進行40分鐘;最後一組的人在每個動作進行5組訓練,每個動作中進行18-12RM,每次的循環訓練進行70分鐘,這些參與實驗的人每週都必需要進行3次的循環訓練並為期8週;另外,除了這些運動之外,它們的飲食包含熱量攝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都進行規定與監控。

luke-chesser-rCOWMC8qf8A-unsplash.jpg

結果經過8週的訓練實驗之後,第一組每週3次每次13分鐘訓練的人與其它花費較多時間訓練的人,在肌肉強度和耐力上都有著顯著的成長,這樣的研究也表示出,無論你每個動作做了多少組的訓練,在每個肌群上所呈現出的強度和耐力結果都會是一樣的狀態。

但是,這個實驗只有在一個地方肌肉成長有所不同,那就是「肌肉大小」;雖然,他們在力量上都相對平等!但是那些每個動作做5組的人比其於2組的人擁有更大的肌肉成長,所以,如果你的訓練目標是要追求肌肉肥大(增肌)而不是力量,那就維持原本的訓練時間不用特別拉長。

肌力與肌肥大的差異性

根據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紐約市立大學萊曼學院(Lehman College)人類表現計劃的研究人員布拉德舍恩菲爾德(Brad Schoenfeld)說,肌肉力量和肥大之間的差別的關鍵點在於;在每一組時都要將肌肉訓練到「疲憊」的狀態!他也表示,這樣的研究報告結果告訴我們,只要專注於每個訓練動作的當下,就算只有短短的13分鐘也可以呈現出極大的效果,而且,這13分鐘甚至於只要你午餐時間的1/4之一不到,所以,不要再找藉口說沒時間訓練了!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在從事運動的你,是否也常聽說訓練或運動前該吃什麼?訓練中或訓練後該吃什麼才能幫助身體恢復或增強能量?其實,這個就是所謂的Nutrient partitioning(營養分配)也稱為營養定時或進餐時間,這不光是運動或訓練的人需要知道這個問題,連同要進行增肌或減脂的人也要知道。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想要建構出強壯肌肉的你,知道該拿多少重量?每組動作該做幾下才有效?要了解這兩個問題之前,你必須要先確認好你要訓練的目標是肌肥大(增肌)或是增加肌力耐力?然而,我們這篇將針對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健身的目的都是為了改變身型,然而,最快能改變身型的方式不外乎就是增肌與減脂這兩件事,但該如何在有效的訓練時間及課表裡完成增肌過程,就變成許多健身者在追求的方向,在重量訓練的過程中,也些人會看網路影片來學習動作並安排自己的訓練步驟;另外有些人會花錢請專業的教練來為自己制定一個訓練課表,無論是用哪個方式來訓練都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這些增肌訓練有三大關鍵必須要融入其中,這重量訓練的三大關鍵也是大家都會遺忘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你在增肌訓練的過程中遺忘了哪個關鍵吧!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都知道訓練過程與飲食搭配同樣的重要,尤其,在營養素這方面蛋白質與肌肉的修復及成長更為重要,特別是面臨到增肌期的你。然而,通常想要補充蛋白質除了高蛋白粉之外,最方便又最自然的食物就是雞蛋!但是,你認為雞蛋要吃全蛋還是只吃蛋白對我們肌肉成長比較好?接下來,美國的這項研究將告訴你要怎麼吃才能完整的攝取肌肉成長需要的養份。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先花一點時間回想一下,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是否一整天都與朋友玩跳繩或是跳房子;這些跟彈跳力及敏捷度有關的遊戲?在作為孩子的時候,並沒有人告訴我們訓練跳躍與敏捷度的運動或練習動作,但我們卻能很自然而然的做出這些動作,因此,跳躍這個與生俱來的能力;早在我們2歲的時就會學習到的東西,也成為了日後長大無論是在日常生活或運動項目上,非常重要的訓練動作之一,它能讓我們在運動表現中提高爆發力及敏捷度。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否常常聽到BMI數值超過多少就是過胖或低於多少就是過瘦!但BMI數值到底是什麼?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對人的體重與身型來做分類?這樣的方式到底對我們來說有這麼重要嗎?以下我們就針對BMI數值來做解說,讓你可以知道到底BMI值要注意多少!早在1980年,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肥及瘦身永遠是萬年不滅的熱門話題,當我們的社會越來越發展,飲食的便利度與變化性越來越多元化的時候,「肥胖」就成為了現代人必須面臨的重要話題與常見疾病,另外,加上科技的進步讓許多的人都在缺乏運動的情況之下,導致如糖尿病、心臟病或高血壓等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這也就是文明所創造出營養不均衡的垃圾食物。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初進健身房的健身新手或已經有健身基礎老手而言,練好胸大肌幾乎像是一向全民運動一樣!畢竟,男人擁有一個厚實的胸膛與寬厚的背部一樣的重要,也正因為胸肌往往最優先練也是最容易練的大肌群之一,但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胸肌中縫(內側胸肌)偏小的問題就會變的明顯,對着鏡子怎麼看怎麼不協調;

文章標籤

我是大衛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